首页 资讯 正文

「溯源甘肃文化」伏羲祭祀与文化认同

体育正文 12 0

「溯源甘肃文化」伏羲祭祀与文化认同

「溯源甘肃文化」伏羲祭祀与文化认同

赓续文脉凝聚力量 传承智慧永励(yǒnglì)后人 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dàdiǎn)将于6月21日(rì)在天水隆重举行 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dàdiǎn)。 2024年(nián)伏羲文化论坛。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视察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ràng)祖先(zǔxiān)的智慧和(hé)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6月21日(rì)(夏至日)上午,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fúxī)大典将在天水伏羲庙隆重举行。这是共同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盛大典礼(diǎnlǐ),也是坚定文化(wénhuà)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的庄重宣言。 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jiàzhí) 伏羲(fúxī)氏,风姓,居三皇之首,也是中国史料记载(jìzǎi)中最早的王,为中华民族的奠基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gòngxiàn)。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 位于(yú)天水市秦州区的伏羲(fúxī)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是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èrshínián)间(1483—1484年),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的明代伏羲祭祀建筑群,被誉为“中华(zhōnghuá)第一庙”。伏羲庙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与院内其他建筑呼应配合,在参天古木的映衬中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主殿先天殿的大殿(dàdiàn)正门和(hé)东西两侧门上方分别榜书“一画开天”“开天立极”“道启鸿蒙(hóngméng)”匾额,暖阁正中(zhèngzhōng)伏羲坐像手托八卦,坐像前左侧为龙马雕像,前右侧为河图(hétú)、洛书(luòshū)石盘,暖阁上方榜书“文明肇启(zhàoqǐ)”,大殿上方顶棚正中藻井绘有河图和先天八卦图。大殿东西两壁是反映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取火种、养牺牲、定嫁娶、制礼乐、作甲历、立占筮(zhānshì)、创九针、设九部(jiǔbù)、以龙纪官等功绩的图画。伏羲创画的八卦和一系列发明创造(fāmíngchuàngzào)是中华先民从原始思维进化到理性思维的智慧跨越,伏羲点燃了文明薪火,引导中华民族从童稚(tóngzhì)迈向成熟(chéngshú),中华民族从此告别野蛮蒙昧,开启了中华民族星河灿烂、历久弥新的文明之路。 天水(tiānshuǐ)公祭(gōngjì)伏羲由(yóu)来已久,世代传承。早在春秋秦文公(qínwéngōng)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以“太牢”之礼祭祀伏羲。明代(míngdài)成化十九年(shíjiǔnián)(1483年)开始,天水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并一直延续。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正式举办(jǔbàn)公祭伏羲大典。自(zì)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3年开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gǎngào)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自2014年起,在公祭伏羲大典期间与中国台湾同时举办海峡两岸(hǎixiáliǎngàn)共祭伏羲典礼,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 几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ià),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公祭伏羲大典影响力不断提升(tíshēng),相继(xiāngjì)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jiéqìng)”“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中国优秀当代节事”等荣誉称号(róngyùchēnghào)。2024年公祭伏羲大典全网累计阅览点击(diǎnjī)量达15亿次。如今,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平台(píngtái),更是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团结凝聚世界华人、铸牢中华民族(zhōnghuámínzú)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wénhuàyíchǎn)保护传承好 天水市(tiānshuǐshì)锚定“三区一地一中心”发展定位,坚决扛牢文化(wénhuà)传承发展重大责任,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guànchèluòshí)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水篇章的(de)意见》,制定《天水市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规划》及年度任务清单(qīngdān),全力统筹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去年9月以来,全面完成伏羲庙(miào)部分(bùfèn)古建筑修缮工程,启动实施庙内明清碑刻数字化采集。卦台山、伏羲庙改造提升工程已全面完成。伏羲庙消防设施设备(shèbèi)升级(shēngjí)改造工程已通过省文物局立项评审。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如期完成,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84处。 大型(dàxíng)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中华伏羲文库》启动编纂,《伏羲文化概论》《天水伏羲庙》等专著已完成初稿,将在年内出版(chūbǎn)。三个省社科规划重点(zhòngdiǎn)委托项目稳步推进。设立天水市伏羲文化传承(chuánchéng)发展专项课题,遴选25个课题予以立项资助。今年的伏羲文化论坛邀请到专家学者(zhuānjiāxuézhě)100余人。 加速推进项目(xiàngmù)建设(jiànshè)。积极推进伏羲(fúxī)始祖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建的伏羲庙(fúxīmiào)游客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天水市伏羲始祖文化大景区总体规划及创建提升规划》即将编制完成。卦台山景区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完工(wángōng),《古风台伏羲故里文化园规划》已启动编制。谋划伏羲始祖文化保护传承等项目共27个,概算资金31亿元。 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yǒnglì)后人 自去年9月(yuè)(yuè)起,“一画开天 肇启文明——人祖伏羲功绩展”先后赴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巡回展出,为(wèi)各地观众(guānzhòng)系统呈现了伏羲文化的历史价值(jiàzhí)与精神内涵(nèihán)。伏羲庙(fúxīmiào)内基础设施持续改造提升,新建数字(shùzì)体验厅、文物数字墙、数字人讲解等项目。全面完成“弘扬伏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览提升改造,顺利完成“大哉羲皇”影片3D改造。伏羲庙文创产品荣获“全省十佳文旅(wénlǚ)创新产品奖”。推出伏羲文化、始祖文化主题研学(yánxué)课程,开发相关研学线路,伏羲庙、卦台山共接待研学活动150批次8000余人。“寻根伏羲 朝圣天水”全国性千里(qiānlǐ)徒步活动的三支队伍已分别从临汾、淮阳、遵义出发,将于6月20日抵达伏羲庙。今年1月至5月,伏羲庙接待游客61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32.13%,再创历史新高。 电影《大秦文公》、短剧(duǎnjù)《大秦帝国的崛起》即将上映,大型纪录片《寻根伏羲(fúxī)(fúxī)》、电影《麦积长歌》启动拍摄,《羲皇颂》《伏羲伏羲》《一画开天》等精品剧目(jùmù)持续打磨提升。设立文艺创作扶持项目(xiàngmù),遴选36项文艺作品予以立项(lìxiàng)资助。组织“寻根伏羲”大型文化探访活动,赴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开展(kāizhǎn)系列采访活动。启动开展“讲好伏羲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全国短视频大赛,制作宣传片《天水:每(měi)一位华夏儿女一生必至的精神(jīngshén)原乡》。天水市各媒体推出(tuīchū)“跟着总书记的视察脚步——瞰天水”等新媒体产品2200多条次;省级媒体开展采访20余次,刊发稿件7568条次;中央媒体开展采访54次,刊发稿件5195条次,全网伏羲文化相关传播(chuánbō)量超过200亿次。 今年公祭伏羲大典以“赓续文脉凝聚力量、传承智慧永励后人”为主题,与往年相比,将从突出时代内涵、注重礼制传承、重视来宾(láibīn)邀请(yāoqǐng)、加强两岸(liǎngàn)互动、赋能(fùnéng)经济发展、优化接待服务、强化对外(duìwài)宣传和坚持节俭务实八个方面全力做好各项(gèxiàng)工作。其间,还将举办伏羲文化论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wényì)志愿服务团走进天水慰问演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羲皇故里寻根祭祖行、甘肃省文旅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会、天水市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恳谈会等系列活动,切实把公祭大典办成凝聚合力的盛典、对外开放的窗口(chuāngkǒu)、助推发展的平台。 不断(bùduàn)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mínzú)共同的人文(rénwén)始祖。据文献记载,伏羲诞生于古成纪(今(jīn)甘肃天水),徙治(zhì)陈仓(今陕西宝鸡),定都陈(今河南淮阳(huáiyáng)),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等20多个民族都有关于伏羲的传说。这种跨越时空、超越地域的文化认同,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厚根基,彰显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公祭伏羲大典(dàdiǎn)注重各民族群众(qúnzhòng)广泛参与,每年特别邀请56个民族代表参加祭祀,让各族儿女(érnǚ)在人文始祖的精神感召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伏羲(fúxī)文化(wénhuà)作为中华文明的(de)重要源头,贯穿于易学、道家、儒家、龙图腾(lóngtúténg)文化、姓氏文化、祖脉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和(hé)不同领域,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精神标识和情感纽带。6月21日,将在(zài)天水伏羲庙与中国台湾新北市先啬宫(xiānsègōng)同时举办第12届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海峡两岸将互动直播两岸祭祀典礼盛况。大典期间举行的陇台名家书画联展以笔墨(bǐmò)丹青勾连文化根脉,伏羲文化论坛将汇聚两岸专家学者共话文明传承,同步举办的“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对话”活动,更是搭建起了文明互鉴的国际桥梁。 公祭伏羲大典(dàdiǎn)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是展示(zhǎnshì)中华民族(mínzú)悠久历史文化和(hé)深厚(shēnhòu)人文底蕴的重要窗口,也是彰显(zhāngxiǎn)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今年大典期间,将升级搭建亿万中华儿女网上祭祖平台,邀请国内主流媒体、港澳台地区(gǎngàotáidìqū)重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向全球现场直播本次大典。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将通过全媒体平台宣传报道本次大典,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iàndàihuà)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征程(zhēngchéng)上,天水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xíjìnpíng)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新的文化使命,赓续文脉、凝聚力量,传承智慧(zhìhuì)、永励后人,推动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zhuǎnhuà)、创新性发展,努力把博大精深、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转化为增强民族自豪感(zìháogǎn)和自信心的不竭动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溯源甘肃文化」伏羲祭祀与文化认同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